小车运动仿真(原创教程)


1、建立新的装配体:asm0001,装入第一个零件track.part,采用缺省.(请下载压缩包)

2、说明一下,我这里用的PROE M010版本。装入第二个零件:plate.part ,采用销钉连接。

3、装:ball-s2.part 采用平面连接

4、装:linkage.part 采用平面连接

5:设置第一个凸轮连接
凸轮1为小轮ball-s2.part的边缘面,可以用自动选择,选一个面,自动选定周围边缘面。见红色面指示!
说明一下,后面基本上全是凸轮连接了,第一个做重点讲(贴3图),后面的贴简述(贴1图)。

6:设置第一个凸轮连接
凸轮2为plate.part边缘面,同样可以用自动选择,选一个面,自动选定周围边缘面。见红色面指示!

7、设置启离系数:(0与1间设定一值,大小决定反弹强弱)

8、见红色指示,定义其它凸轮!后面接连贴图了,红色就是定义对象,方法同第一个凸轮几乎完全一样。

9、
10、
11、
12、
13、
14、把可能有接触的两PART都定义上凸轮连接,大致有10个,到这步基本完成凸轮全部定义。

15、从这步开始,为运行做准备建立初始快照

16、定义初始条件:主要是初始速度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后面的仿真结果!

17、定义分析:选动态并启用重力,选用初始条件

18、我个人认为,这步是可选项。但是,如果你自己设定,密度、重力加速度、力都会影响分析结果,并且比较明显。你可以设置: ball-s2.part的密度单独设置大些,这样它掉下的撞击更明显。同样,重力加速度的大,比较明显的感到ball-s2.part下落速度大,撞击明显。而你觉得速度设置满足不了你想要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加力来实现,也可加阻力。

19、不同的速度、力、g、密度、阻力以及初始位置,得出不同的结果。到此,基本步骤完成!从20步后面说说我在做的过程碰到的问题和所想,与大家分享与讨论!个人水平有限,望大家多提议见!
 运行,获得分析结果。
可以设置不同的初始条件,定义多个分析。
另说一句,因为我是作好了再以重定义的方式抓图,所以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在定义凸轮连接时的显示的图片与步聚编号并不完全一致!
我提出的问题:
1、不知能否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实现? 2、采用多个凸轮连接,彼此相关,在运动中的仿真是否可信? 3、我发觉采用我的这种方法做,在做分析时,几乎什么都不变的情况下,运行时几乎每次结果都不同。是否有方法,比如定义什么关系/关联,让仿真结果唯一 4、凸轮连接失败是运行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如何避免? 5、其它还有很多,只要你做了,想了,会问很多问题的。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