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为什么联想现在得奖越来越多?”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接过记者的问题:“这其实一点也不突然。从联想的工业设计中心成立,最开始只会画台式电脑的外壳开始,我们就给他们设定了一个目标:做国内最好的设计。”这就是捧回第一个IDEA金奖的Opti多媒体台式电脑,其中有一些设计要素已经体现在联想销售的产品中。 “为什么联想现在得奖越来越多?”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接过记者的问题:“这其实一点也不突然。从联想的工业设计中心成立,最开始只会画台式电脑的外壳开始,我们就给他们设定了一个目标:做国内最好的设计。” 国际大奖的目标 1996年,联想集团在产品开发中首次引入工业设计。2001年4月,作为独立的公司级研发平台,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正式成立。成立伊始,联想就给工业设计中心定下了一个看上去略显功利的目标:得国际大奖。 2005年,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迎来了丰收之年,先后将国际最著名的IDEA、RED DOT及IF三大设计奖项收入囊中。其中联想天逸F20笔记本获得2006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瑜伽笔记本、日晷台式机获得2005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联想手机ET960获得2005年IDEA大奖。2006年,联想又凭借其Opti多媒体台式电脑捧得了第一个IDEA金奖。 在贺志强看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能不断获奖,有一定的必然性。经过几年的体系建设,联想工业设计的能力迅速成长,从1999年联想天禧电脑获得Intel创新PC奖至今,联想在工业设计方面不仅得奖次数变多,奖项的水平也不断提升。贺志强认为,这和联想做事的风格是一致的,就是构建一套体系,同时不断保持。 注入新基因 2005年,联想的血液里注入了全新的基因,并购IBM PCD后,联想和IBM两股基因在新联想的体内聚集,就工业设计而言,这股新鲜力量不容忽视。 作为现代PC的始祖,IBM PCD不仅在技术方面拥有傲人的资本,在工业设计方面也堪称一代霸主。IBM ThinkPad经典黑色外壳和小红帽鼠标触点,几乎成为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经典中的经典。这股力量的加入是否会将年轻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彻底改造? 对这一点,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无疑最有发言权。在他看来,这并非是单纯的一方改造另一方,而是一个长短板对接的过程。 姚映佳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全新DNA的形成过程。尽管IBM PCD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成就不容置疑,但姚映佳表示,他并不认为,只要采用IBM PCD的设计就一定是更好的选择。他坚持认为,原有的联想设计团队在国际上也是一支优秀的设计团队。“无论是从获奖还是对设计的理解上看。”姚映佳说。 “和日本大和、美国同事的融合和配合过程,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姚映佳说,现在很多项目都是由多方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我们的设计中,经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新’,你要看到新的角度,看到新的东西。” 贺志强也强调,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两个团队可谓各有优势,原来IBM的设计团队拥有国际化视野,设计的连贯性强,而国内团队在消费领域的设计经验丰富。 收购IBM PCD后的新联想,业务遍及全球,屡获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的联想产品要如何保证对全球各个地区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这成为摆在姚映佳等人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对创新设计中心而言,这也是来自前端事业部的基本要求。对此,联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测试体系,从立项到设计完成都有相对应的用户测试。在联想研究院,还有更深入的研究用户需求的中心。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联想也进行了调研,并正在积极准备产品。根据贺志强介绍,目前联想的消费品已经在印度销售,销售状况也相当好。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4 Daliang Team.